一修赠序----李东阳
先王建国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而其时人类未繁又有大宗小宗之法以统之所以姓氏明而恩义笃焉炎刘以降氏族混淆贵贱无别然而士大夫家各自为谱著其得姓之始溯其源流别其支派而于敦叙亲睦之道庶几有赖焉干戈相仍陵谷迁变求能存其谱牒于数百年者诚鲜矣则其祖宗不为若敖之馁鬼子孙不至相亲如途人者几希有能修明谱系以承于前而示于后者不谓之贤可乎此余于邵阳刘氏之谱所以叹美而忻艳之也刘氏自敬斋公为大理评事家抚州之宜黄其子讳地官吉州长史乐安成前溪之胜遂留家焉时厥子姓实繁而阀阅弥大嫡孙文斌宦游太和之圳上再传绍安以进士累升大理寺卿嫡传文学镇佐君徙邵阳堆头虽其谱牒荐更兵燹而旧本具存非其先世积累之厚又何能至此哉刘族绅士恺慎去地又二十余世矣拳拳以修其家谱因予南迁展墓来请余言以为序其可谓深知水源木本之义也欤刘氏衣冠相承代有显者而又有恺慎之贤笃尊祖敬宗之念以弗坠其先绪余固乐为之序以为刘氏子姓劝匪徒为刘氏劝又将为他姓子孙劝焉。
李东阳,字宾之,号西涯,生于明英宗正统十二年(公元1447年),卒于明武宗正德十一年(公元1516年),湖南茶陵人,为官清廉刚直。 4岁时就能写得一手好字。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他18岁便考中进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后升至侍讲学士,充任东宫讲官。
孝宗即位,李东阳参与编成《宪宗实录》,由左庶子兼侍讲学士进为太常少卿。弘治五年(公元1492年),在徐溥推荐下,任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人内阁专掌起草诰敕。十一年二月,晋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成为宰辅。十六年二月,晋太子太保、户部尚书兼谨身殿大学士。十八年七月,加少傅兼太子太傅,八月加柱国。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十二月,晋少师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五年加左柱国。七年十二月致仕。
李东阳拜相后,与首辅刘健等同心协力辅助孝宗,凡见时政阙失,他都尽心进谏。每当内阁有奏疏,因他工于古文字,多由他起草。奏疏一出,天下人赞不绝口,还竞相传诵。
孝宗临终时,李东阳与刘健、谢迁一起同为顾命大臣。
武宗即位,李东阳被进为太子太傅。刘瑾掌握大权后,连续打击和排挤正直的朝官,并引党徒焦芳人内阁为宰辅,李东阳郁郁不得志。在这种情况下,他仍力所能及地保护了如刘健、谢迁、杨一清、刘大夏等一批老臣和朝臣。为了抑止刘瑾的凶焰,他也曾引荐名臣杨廷和人阁,但终因势单力薄,无法与之抗衡。
刘瑾被诛后,李东阳再次上奏辞职,未得允许。他针对武宗纳大批女子于豹房,日夜荒淫的情况,又屡次上章劝谏,忠心赤胆溢于言表。
公元1512年,武宗要将宣府的边防军调入京城为禁军,而将京城军队调赴边境。李东阳因边军骄悍不法,力主不可。武宗不听,结果边卒进京后肆意骚扰,使得百姓怨声载道。李东阳见武宗已不可救药,遂于次月辞官回家。
李东阳在朝任官50年,因清正廉洁,而又善谋,被视为贤相。他事父很孝顺,又善诗文,由他题写的碑额字迹遍布神州。许多士人拜他为师,桃李满天下,是明朝继杨士奇后又一兼为文章领袖的阁臣,明代大文学家之一。他辞官回家后,登门请他写诗文、索墨迹者络绎不绝。著有《芜对录》、《怀丽堂集》等传世。
李东阳任职期间曾多次来宜兴,留下许多诗赋文章及碑记。其中以《游练溪为吴守庵赋》、以篆额为徐溥撰写的《徐氏义田记碑》以及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为东坡书院题写的《重建东坡书院记》碑最为著名。《洴练溪为吴守庵赋》日:“练溪之水光如练,练溪之诗清满卷。洴浰真成水上文,机梭不作江南怨。静余双耳闲能洗,坐爱一清差可恋。不问庄生药手龟,羞随墨子悲丝变。何须火浣销尘垢,却笑愚神蒙诋嫚。里名胜母车当回,兽有刑天字须辩。卧游久矣让君曾,听说洒然醒我倦。虚舟有意空江海,茧足无由出庭院。敢谓曲江非鉴湖,即看湘浦同阳羡。旧号新名次第更,前堂后圃书题遍。莫欺我不识江南,已向元晖句中见。”他在篆书、楷书、隶书、行草书上都下过很深的功夫,对自己的篆书很自负,说:“李斯、李阳冰之后,就算小生我了。”然而他成就最高的应该算草书:笔法圆转瘦硬、骨力雄健、气度高旷。用笔方式与明代其他草书家不同。作品有《自书诗卷》等。



|
|
|
序言: |
|
|
宗宝谟 南宋杰出学者
|
陆象山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心学”创始人
|
李东阳 明朝吏部尚书、华盖殿
大学士、宰相
|
罗洪先 明嘉庆状元、杰出学者、
“心学”继承者
|
一修族谱原序:
文慎
|
二修族谱赠序:
|
徐关宝 车鼎晋 简廷左 王敔 彭彪
|
吴伯虬 曾万英 李架
|
原序:位尊 朝捷 朝甲 天经 天伦
|
子伯 子羽 子甡
|
三修族谱赠序:车音
|
原序:位燮 子琮 子焕 鼎瑗
|
四修族谱赠序:罗厚宪
|
原序:鼎严 祚墉 祚里
|
五修族谱序言: |
祚旦 祚圭 祚高 祚讼 |
六修族谱赠序:宗高翔 |
原序:祚佐 佩德 昌淋 昌家 |
七修族谱序言:乐熙 |
八修族谱序言: |
默山澄昌 昌容晓潭 仪生善迎 |
友情连接: |
|
|
|
法戒集说 圣论易解 |
祠堂图 三公祠 忠公祠图
主公祠 |
祠堂源流 祠堂说(二则)玉润堂记 |
庐舍 建置 |
家训(十六条)规约(十八条) |
规训歌(十二首)孝行事迹 |
戒赌歌 戒淫文 戒溺女歌 |
家礼 四礼仪注 四礼纂要 |
祭器 陈设图 五宗图说 五宗法 |
五服图 祭祀规约(十条) |
祭田说 坟山禁约 |
恺慎二房洞冲合约 |
茔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