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修赠序----罗洪先
天下论氏族之繁者莫甚于刘而论刘之盛又莫过于今焉余郡太和之刘不一族有自长沙来者为思侯苍之裔有自中山来者为南唐遐之裔有自郡之安成来者又为长史地之裔长史之后世居圳上之早禾市梅子村子孙能世其家历十余世氏族益广声望益著科第簪缨代不泛录故论太和之著姓莫甚于刘而论刘之盛莫外于梅子村焉自宋迄元分徙于湖南数邑簪缨济美元季大理寺卿绍安嫡传文学镇佐君游学卜籍于邵阳仁风裔孙绅士恺慎能续修家乘以继太和安成诸祖之功猗欤休哉艳邑间求故家书礼相承不坠如刘氏者不多见固宜有言闾里间求子弟敦宗睦族不忘其所自出如刘氏子者不多得是又宜有言况自大小宗法不立所以维持乎纲常人心者系乎谱自谱学坏天下始贸贸焉讳凉兢炎皆是则斯谱之作也其有关于世道人心也大矣邵阳刘氏子弟莫不彬彬儒雅将来福泽未艾则又乐为之言故述其源委之大略庶几录于谱之后人知万殊一本之理而得以详其所自出焉若夫官爵人名与夫作谱之意则列序详矣兹可不赘
罗洪先(1504~1564),字达夫,号念庵。明代吉安府吉水黄橙溪(今吉水县谷村)人。明嘉靖八年(1529)已丑科状元。该科共取进士 323人。考官:华盖殿大学士张烟、礼部尚书霍韬。会试试题:“请问其目……勿动”、“唯天下至……所倚”、“孔子圣之”一句。
罗洪先是官员家庭出身,自幼端重,不为嬉戏,从小立志要当学者。嘉靖五年(1526),罗洪先参加乡试中举人,嘉靖八年(1529)已丑科会试 ,殿试时第一,授修撰。当时明世宗迷信道教,求长生,政治极为腐败。罗洪先看不贯朝廷的腐败,即请告归。嘉靖十八年(1539),他出任廷官,因联名上《东宫朝贺疏》冒犯世宗皇帝而被撤职。从此罗洪先离开官场,开始了学者的生活。他自归家务农之后,隐居山间,更加专心致志地考究王守仁学,闭门谢客,默坐一榻,三年不出户。他甘于淡泊,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骑马练弓、考图观史,上至天文、地理、礼乐、典章、水利、边塞、战阵、攻守、下至阴阳、术数、无不精心探究。罗洪先一生的主要成就在理学和地图学方面,在文学方面也有一定的造诣。尤以地图学贡献卓著。他精心绘制的两卷《广与图》,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分省地图集。罗洪先在绘制地图方面的建树,不但为我国地图的绘制和地理科学作出了贡献,而且为国际的同行所瞩目,在世界地图绘制方面占有一席之地。他的文学主张,在其文学实践的过程中有三次较大的变化。开始他效法李梦阳,反对虚浮的台阁体,提倡复古;但后来渐觉复古派一味强调“文必秦汉,诗必盛唐”,专从字句上去摹拟古人,既使作家思想受到束缚,又使作品脱离现实,便自觉放弃了这种文学主张,加入唐顺之、归有先等唐宋派的行列,主张为文“开口见喉咙”,反对摹拟古人。反对摹拟古文。他写的诗文既摆脱了拟古派一味摹拟古人的痕迹,又无唐宋派的那种道气。罗洪先在理学方面,属江右王门学派,曾师事王门学者黄宏纲、何廷仁,研究王守仁“致知”之旨。罗洪先的思想演变是围绕王守仁“致良知”说展开的,其理论与王守仁一样都离开人的社会性而谈抽象的人性论,但就他的整个思想倾向而言,则具有由虚而实的特点。
隆庆元年(1564),罗洪先去世,享年61岁,诏赠光禄少卿,谥文恭。他著有《念庵集》22卷,收录于《四库全书》。另有《冬游记》、《广与图》传世。
罗洪先:凄苦悲凉的杰出学者
2007年01月27日 深圳商报
从谷村出来,记者又来到吉水县另一个叫黄橙溪村的古村落。黄橙溪村也属盘谷镇,和谷村紧紧相连,相距不到2公里。这个村也曾是一个文风昌盛的古村,可惜因战乱等原因,村庄已不存在,连一段断墙残垣也没有留下,变成了一片平坦的稻田,两条溪水绕稻田平缓地流过,除了一个黄橙溪的村名外,已经找不到任何历史遗迹。
就在这片水稻田中间,500年前曾诞生过一位杰出的理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和地理学家,名叫罗洪先。讲到中国哲学史的王阳明“心学派”,不能不讲到罗洪先,他是王阳明学派的重要继承者和开拓者;讲到中国千年科举史,不能不讲到罗洪先,他是明代嘉靖八年(1529)的状元,嘉靖皇帝对他殿试的评价是:“学识正道有见地,言论正直而意志忠诚,提为进士第一”;讲到中国地图学,不能不讲到罗洪先,他是我国第一部分省地图—“广舆图”的绘制者,对我国地图学的发展是位里程碑的人物。最为令人感动的是,他在38岁那年被罢官后住在黄橙溪村旁的石莲洞,以常人难以想像的意志,潜心研究学问,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一住就是整整18年。他的一系列重要著作,连同那本分省地图集,就是在这个石莲洞里完成的。他是一位500年来受人尊敬的学者,一位有杰出成就的状元,又是一个命运凄苦悲凉的读书人。
不爱做官偏偏考中了状元
陪同采访的梁峰先生是吉水县博物馆馆长,对吉水先贤了如指掌,他说罗洪先是一位非常有意思的人物,他爱好并追求的是做一位像王阳明那样的理学大师,但命运常常是阴错阳差,偏偏让他成了一位人人羡慕的状元。罗洪先的青年时代是幸运的,他出身在一个世代为官、儒教森严的大家庭里,其父罗循是位进士,历任明代兵部武选司郎中,以及江苏镇江、淮安知府,有很好的名声。在罗循以前,罗洪先的祖先有十代均在朝廷当官,官运代代相传,是当地的名门望族,家境富有,有刻苦读书的好传统。罗洪先从小就受到严格而良好的教育,非寻常百姓所能比,不论是外在形象,言行举止,还是内在文化修养,人生追求,都与众不同。他中等身材,长得方脸大耳,眉清目秀,皮肤白皙,神情充满自信,吐字铿锵有力,双目炯炯如火炬,一看就是一个令人喜欢的有为少年。15岁时,他就喜欢上心学大师王阳明的名著《传习录》,对王阳明极为仰慕,一心要当王阳明那样的“理学大师”。当时王阳明正在浙江绍兴招收子弟,罗洪先就要离开吉水前往浙江拜王阳明为师,但父亲要他走科举道路,考取举人进士,然后入朝为官,光宗耀祖。罗洪先拜王阳明为师的愿望没有实现,对他的人生理想是一次打击,对科举与仕途有了藐视之心。
罗洪先22岁考取了举人。25岁那年(嘉靖七年,公元1528年),他奉父亲之命起程前往北京参加会试,在途中与王阳明的两位子弟何善山与黄洛村相遇,如同遇到了人生知音,显得异常兴奋。当时社会上就流传着“江西有何黄,浙江有钱王”之说,“何黄”就是何善山与黄洛村,“钱王”就是钱德洪与王畿,四人均为王阳明的大子弟。这使得罗洪先更加崇拜王阳明,对科举入仕的兴趣开始减弱。命运总不按罗洪先的意愿运行,罗洪先与心学大师王阳明擦肩而过,成为终身遗憾,但在金殿会试大有斩获,嘉靖皇帝对他大为赏识,点他为状元,大魁于天下。罗洪先实现了父母光宗耀祖的愿望,入翰林院授七品修撰官职,成了一名很有前途的京官。
然而罗洪先对官场不感兴趣,大部分时间来往于北京与吉水之间,沿途考察山河,结识理学名士,研究王阳明的理学思想,对官场漠然视之,差不多有9年时间是“不务正业”,精力都用在官场以外的理学上。到了嘉靖十八年(1538年),罗洪先34岁,奉召出任左春坊左赞善的谏官。当时明世宗痴于迷道教,称身体有病不见朝臣,其实是日日夜夜在后宫修炼求长生。他实在看不下去,这年冬天,与司谏唐顺之、校书赵时春三人联名上疏,请嘉靖皇帝正月接受文武百官朝贺后,皇太子也到文华殿接受群臣朝贺。这篇奏疏打中了嘉靖皇帝最忌讳的心病,他把罗洪先等人的奏疏看成皇太子取代嘉靖的先兆,勃然大怒说,“这是有人预料朕将一病不起也”,当即写下手诏对罗洪先深加痛斥,遂将三人革职除名。
状元郎潜居石莲洞18年
罗洪先革职后从一个七品修撰变成了一介平民,使他有很多时间与精力研究王阳明学说。嘉靖25年(1546年),他回到家乡,居住在吉水县阜田镇石莲村的一个山洞里,闭门不出,潜心著书立说,一住就是18年。这个山洞就是著名的石莲洞。9月中旬,记者专程采访了这个山洞,只见石莲洞是个石灰岩溶洞,有九个洞组成,互相贯通,纵横交错,洞内怪石横插倒竖,犬牙交错,一派鬼斧神工之景象,如同迷宫一般。其中最大的一个洞名曰“佛庐”,高11米,可容300余人听课。“佛庐”洞顶上筑有讲经台,是罗洪先讲课授道的讲台。罗洪先有状元的头衔,是全国有名的理学大师,又因批评嘉靖怠政而被罢官,石莲洞因罗洪先而名声大震,全国各地的学者纷纷前来拜会或求学,成为江西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所。至今还有国内外的一些学者不忘罗洪先,不远千里,前来拜谒。
罗洪先隐居在石莲洞,和他同时罢官的唐顺之、赵时春不久官复原职,纷纷来信请他复出上任。据说他还有一个女儿亲家是当朝宰相严嵩,有请罗洪先复出之意。只要罗洪先有意复官,仍可以再回北京任职。但他宁可承受与世隔绝的寂寞之苦,不再复出做官。他以执着的追求与不可动摇的意志,在山洞里完成了一系列重要著作。他还在石莲洞旁建立了石莲书院,接受农家子弟求学。记者看到,罗洪先建的“石莲书院”已不存在,但香港佛教协会继承他的遗志,在旁边捐资兴建了一座小学,叫石莲佛光小学。
绘制我国首部分省地图集
罗洪先在石莲洞的另一大贡献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造性地绘成了我国第一部分省地图集《广舆图》。《广舆图》的前身是元代地理学家朱思本的《舆地图》,是一幅七尺见方的大地图,他苦思冥想,如何把大地图绘成书本一般大小、能方便携带又很精确的分省地图册。这时,他周游全国、考察祖国山河的知识起了重要作用,据说又从他夫人绣花的“缩样”那里受到启发,心中豁然开朗,将地图按比例缩小成袖珍地图,也就是“画方计里法”。他绘制的《广舆图》有40多幅地图,既有明全十三省与南北两直隶的分省地图,又有“九边图”,即明代九个边防要塞图,还有明“万里海防图”,即明代从东北海疆到南海的地图。但他绘制的“广舆图”已经找不到了,记者在吉水与江西博物馆都找不到它的遗迹,地图学家都认为我国首部分省地图集就是罗洪先绘制的,他采用的“画方计里”的绘制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大学者的晚年惨淡凄凉
罗洪先是个杰出的、有成就的学者,但他不是个官员,在“以官为本”的明代,他与官员形成强烈的反差,处境惨淡凄凉。据当地学者介绍,罗洪先被罢官回乡时,家中尚有田地约100亩,衣食无忧,潜居石莲洞后没经济来源,没有生活费,只得变卖家产度日,18年来将田地和房产全部卖光,成了一个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的赤贫书生,和他高中状元时锦衣玉食、名声显赫的状况有天壤之别。他在洞中过的是异常艰难而简陋的生活,据介绍他睡的竟是一张石床。他的理学虽被奉为“江西泰斗”,教化人心的理论支柱,但没有多少人会去实行,追求的仍是地位显赫,有权有势,高官厚禄。他绘制的《广舆图》,当时并没有多少人认识到其中的价值,不久就失传。罗洪先祖上世代为官,官脉传了十几代,传到罗洪先这一代就告中断,再也没有人出人头地。他的谥号后来被剥夺,名声一落千丈。他的家族从名门望族沦为破落人家,连他的出生地黄橙溪村也在吉水县消失了。他的晚年凄凉惨淡,子孙也十分贫穷。记者在吉水县博物馆看到他的同乡李日宣给皇帝的《请谥先贤疏》,可以证实这一点。李日宣是明崇祯年间的吏部尚书,对罗洪先充满敬意,对他后人的处境深表同情,致书对崇祯皇帝说:“罗洪先是理学状元,曾官拜左春坊左赞善,得王阳明的良知真传,因谏言而去职,落藉山中几十年,苦修正学,深为怜悯。他的家业飘零,子孙甚为贫穷,请赐以罗洪先谥号,对子孙施以恩德。”一个状元之后沦到如此境地,连吏部尚书也看不下去,去向皇帝求情,可见罗洪先及后人的处境是多么凄凉。罗洪先的命运尚且如此,其他做学问的就可想而知了。
讲到中国哲学史的王阳明“心学派”,不能不讲到罗洪先,他是王阳明学派的重要继承者和开拓者;讲到中国千年科举史,不能不讲到罗洪先,他是明代嘉靖八年(1529)的状元,嘉靖皇帝对他殿试的评价是:“学识正道有见地,言论正直而意志忠诚,提为进士第一”;讲到中国地图学,不能不讲到罗洪先,他是我国第一部分省地图—“广舆图”的绘制者,对我国地图学的发展是位里程碑的人物。
罗洪先讲学的吉水石莲洞,可容300人,在明代名满江西,是重要学术基地。
作者:深圳商报特派记者钱汉江
|
|
|
序言: |
|
|
宗宝谟 南宋杰出学者
|
陆象山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心学”创始人
|
李东阳 明朝吏部尚书、华盖殿
大学士、宰相
|
罗洪先 明嘉庆状元、杰出学者、
“心学”继承者
|
一修族谱原序:
文慎
|
二修族谱赠序:
|
徐关宝 车鼎晋 简廷左 王敔 彭彪
|
吴伯虬 曾万英 李架
|
原序:位尊 朝捷 朝甲 天经 天伦
|
子伯 子羽 子甡
|
三修族谱赠序:车音
|
原序:位燮 子琮 子焕 鼎瑗
|
四修族谱赠序:罗厚宪
|
原序:鼎严 祚墉 祚里
|
五修族谱序言: |
祚旦 祚圭 祚高 祚讼 |
六修族谱赠序:宗高翔 |
原序:祚佐 佩德 昌淋 昌家 |
七修族谱序言:乐熙 |
八修族谱序言: |
默山澄昌 昌容晓潭 仪生善迎 |
友情连接: |
|
|
|
法戒集说 圣论易解 |
祠堂图 三公祠 忠公祠图
主公祠 |
祠堂源流 祠堂说(二则)玉润堂记 |
庐舍 建置 |
家训(十六条)规约(十八条) |
规训歌(十二首)孝行事迹 |
戒赌歌 戒淫文 戒溺女歌 |
家礼 四礼仪注 四礼纂要 |
祭器 陈设图 五宗图说 五宗法 |
五服图 祭祀规约(十条) |
祭田说 坟山禁约 |
恺慎二房洞冲合约 |
茔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