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序----陆象山
古者因生以赐姓阼之土而命之氏而三代以前其得姓者蓋鲜厥後或以官爵以国以邑以地以名以次为氏而氏族之说起焉自隋唐而上官有薄状家有谱系国之取士必由于状士之婚姻必由于谱凡百官士大夫家具状于官官为之考定其详实而藏之命官以崇之其冒滥不信者则纠正而点之国不之庸而氏族不兴为伍故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系之书及五代之后其法遂废然士大夫家流风余韵之未泯谱系相传至今故家大姓得有所考证者实有赖焉谱其可不修而废也哉安成之南有前溪刘氏世居之尝闻唐时有刘敬斋讳庄为大理评事宋初避地抚州之宜黄其子讳地为吉州长史子姓因留居安成之前溪刘氏盖本此也今夏司训持其所重修族谱来京师谒余余惟吾邑刘姓最繁以吾见其谱而知其原委之所自者若汉长沙王次子封于安成其后为谷口为竹园晋太守遐之后为下村为上城南郡德言演派为丛桂为荆山中郎将巢林之后为汤村则皆盛于宋之初其他若月溪南陂南园蜜湖山庄灌桥无虑数十族而前溪之刘本于宜黄者出彭城楚王之后则又自为一派云其于丛桂荆山汤村盖相后先来耳迄今凡若干世宗族日盛子姓益众而衣冠礼乐代有其人其尊卑戚疏昭穆长幼之序秩然不紊征于其谱而知其先世之流风余韵犹有存焉而公壆之能不坠厥绪其亦可谓贤也巳吾观今之为谱者率援引牵合其所不可考信者以相夸尚曰吾稷契陶伊吕尚之裔也然则如共兜少正卯之徒岂得无传也耶是故不足征也巳今公壆之为是谱也断自长史而下近而可信简而易明非若冒滥附会者比而知先世之隐者皆有积德仕者皆有显名而又加以公壆与其族人之皆贤也则其福泽之流正未可以涯量故序之以示后之人知所本云
陆象山(1139—1193),名九渊,字子静,号存斋。金溪县青田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因居金溪县之象山,自号“象山翁”。其学与兄九韶、九龄并称“三陆子之学”,后由明王守仁继承发展,成为陆王学派。宋乾道八年(1172)登进士,初任隆兴府靖安县主簿。淳熙九年(1182)任国子正,为大学生讲授《春秋》。淳熙十年至十三年在敕所任删定官,编理、修订奏章律令。淳熙十四年至绍熙元年(1187—1190)主管台州崇道观,以祠禄官闲居。绍熙二年,出知荆门军,绍熙三年腊月,病死于荆门任上,归葬于金溪,赐谥“文安”。明嘉靖九年(1530),被列入孔庙配祀。陆象山在官时为政清廉,爱干实事,不喜空谈,他认为“任贤、使能、赏功、罚罪”是医国“四君子汤”。他是当时著名的理学家,陆学又称“心学”,他提出“心即理”,认为“宇宙即吾心,吾心即宇宙”,与当时理学家朱熹齐名。淳熙三年(1176),陆象山与朱熹在铅山鹅湖寺聚会,对“太极”、“无极”和治学方法展开了一场辩论,成为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辩”。陆象山还是当时著名的教育家,在南宋思想学术领域内独树一帜,自南宋以来,历元明清至中华民国,统尊他为“百世大儒”。后人将陆象山生前所著、所讲编为《象山全集》,凡36卷。
为纪念陆象山先生,清乾隆二年(1737)在南宋朱熹与陆象山曾经讲学过的崇正书院遗址上兴建了仰山书院。仰山之名渊源《诗经》中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据《金溪县志》载:清乾隆二年知县阎廷佶倡捐,买邑人桂氏房屋改为义学,请学使赠写“仰山书院”门额。书院占地1078平方米,嘉庆年间扩大规模,请江西学政王鼎题写匾额,光绪末年改为官学堂,民国又改为县立高等小学,一直是金溪培育人才的地方。
书院原先环境幽雅,有池塘、竹山,曾受到破坏,但书院建筑保存完整。1992年金溪县重修了书院,古老的书院又焕发了青春。1993年在书院开设了陆九渊纪念馆,1996年成立了金溪县陆象山研究会。现在正厅为“陆九渊纪念馆”,安放着陆象山先生半身塑像,陈列着陆象山先生生平图片。上堂还辟有金溪历史人物展厅、书画和石刻展室等。正厅右侧为“先儒祠”,是学子们春秋两季开学时祭祀陆象山先生的地方;正厅左侧为居室厨房等,是学生和先生们歇息、用膳的地方。书院现由金溪县文物管理所管理,1996年7月中共金溪县委批准仰山书院为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0年7月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
|
序言: |
|
|
宗宝谟 南宋杰出学者
|
陆象山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心学”创始人
|
李东阳 明朝吏部尚书、华盖殿
大学士、宰相
|
罗洪先 明嘉庆状元、杰出学者、
“心学”继承者
|
一修族谱原序:
文慎
|
二修族谱赠序:
|
徐关宝 车鼎晋 简廷左 王敔 彭彪
|
吴伯虬 曾万英 李架
|
原序:位尊 朝捷 朝甲 天经 天伦
|
子伯 子羽 子甡
|
三修族谱赠序:车音
|
原序:位燮 子琮 子焕 鼎瑗
|
四修族谱赠序:罗厚宪
|
原序:鼎严 祚墉 祚里
|
五修族谱序言: |
祚旦 祚圭 祚高 祚讼 |
六修族谱赠序:宗高翔 |
原序:祚佐 佩德 昌淋 昌家 |
七修族谱序言:乐熙 |
八修族谱序言: |
默山澄昌 昌容晓潭 仪生善迎 |
友情连接: |
|
|
|
法戒集说 圣论易解 |
祠堂图 三公祠 忠公祠图
主公祠 |
祠堂源流 祠堂说(二则)玉润堂记 |
庐舍 建置 |
家训(十六条)规约(十八条) |
规训歌(十二首)孝行事迹 |
戒赌歌 戒淫文 戒溺女歌 |
家礼 四礼仪注 四礼纂要 |
祭器 陈设图 五宗图说 五宗法 |
五服图 祭祀规约(十条) |
祭田说 坟山禁约 |
恺慎二房洞冲合约 |
茔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