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蓼清刘氏
武冈蓼清刘氏,形成于明朝,来自溆浦,以刘伯荣为武冈开基始祖,以刘玉盛为入湘始祖。据民国二十一年《武冈刘氏族谱》记载,武冈刘氏在中华刘姓大家族中属于蓝田知止园一族,虽然来自溆浦,实则远出江西。
开基始祖刘荣伯,祖籍江西。是刘玉盛的第八世孙。据该支族谱称,黄帝传23代为刘累,由刘累传到第85世为汉高祖刘邦,由刘邦传到他的第50世就是刘玉盛,为刘氏迁湖南的始祖。
据多种族谱记载,湘中刘氏的开基始祖刘玉盛,原籍江苏省吉安府泰和县早禾市梅子村人。刘玉盛的父亲刘先进( 936--976 年),字连拔,号古村,五代后周显德三年( 956 年)进士,官任四川成都太守,敕封秘阁学士。建隆十七年( 976 )去世于成都官邸,由他的儿刘玉盛护葬于成都黄花坪。
刘玉盛(961——1059 年),字绪昌,号福裔,少年时随父在四川生长,因此有的文献上称他为蜀人。刘玉盛在北宋初曾任江南丹徒县令、汉阳府戎厅,后任邵州(今湖南省邵阳市)太守,因成绩突出,又升淮盐御史。退休后,刘玉盛因喜欢湖南湘中一带的山川,就带领家人来此定居。他先回到他任职过的邵阳,后又迁到新化茅坪,在这里定居立业。最后,刘玉盛在新华去世,安葬于新化苏溪。
始祖刘玉盛"奉编徙上梅之茅坪",娶夫人赵氏、舒氏、杨氏,共生3个儿子:刘政、刘远、刘滔。“二世祖玉盛,先進公之子。宋峕徙居邵陽新化茅坪馬倒,沒塟蘇溪阡作亥山巳丙向,宋末墳洪武六年立司衙右也。趙氏,盛公之配,無育而沒,葬江西泰和圳上;舒氏,亦盛公之配,無育而沒,葬蘇溪廟後崗上而乾山巽向;楊氏,又盛公之配,沒葬漵浦沈家灣屋後,生三子曰政曰遠曰滔”。
族谱中也作刘文政、刘文远、刘文滔,合称为 " 三文 " 。其中,长子刘政,奉父亲刘玉盛之命居四川成都,为刘先进守墓;次子刘远,留居新化茅坪;三子刘滔,迁居湖南溆浦。而刘政在四川所生的 3 个儿子(刘俊、刘杰、刘仁)中,又有刘俊迁湖南新化藿草城南之塔前。此外,刘玉盛祖籍江西泰和县的族人,也在宋元时期陆续移民来湘中。其中,就有刘滔的堂侄刘吉祥、刘吉茂、刘吉蕴、刘吉才、刘吉星 5 兄弟于宋朝元丰八年( 1085 年)由江西泰和县奉编移民来湘,前来投奔堂叔刘远、刘滔兄弟。这 5 兄弟,就是湘中刘氏中的所谓 " 五吉 " 。
二世刘政,生子有三:俊、杰、仁,其后裔大部分散落在四川、湖北、江西 等地 。其中, 居四川者多,因年代久远,支繁叶茂 ,丙舍难考。
二世刘滔,字岷江,号润翁,招抚"辰溪蛮夷"有功封提督改补总制,又改封平服掌管相,在平定辰溪一带少数民族的叛乱时途经溆浦,"见其山水秀丽",十分喜欢,于是迁居溆清开基创业。时间是宋太宗时期。刘滔娶夫人舒氏、竺氏,生2子:刘靖、刘霆。
三世刘靖,字峰炽,迁居安化坳头。夫人向氏、杨氏、舒氏,生3子:刘梓、刘椿、刘桥。
四世刘桥,字元昆。夫人王氏、向氏,生1子:刘珍。
五世刘珍,字怡兴。夫人舒氏,生3子:刘汝宗、刘泗宗、刘汝福
六世刘汝宗,字大乾。夫人杨氏,生2子:刘世龙、刘世回
七世刘世龙,又名刘似龙。夫人谭氏,生6子,分居各地:长子刘荣伯,迁居湖南武冈;二子刘华伯后裔住邵阳新化;三子刘富伯,后裔住武冈;四子刘贵伯,后裔迁贵州省;五子刘春伯,后裔迁武冈。 六子刘成伯,后裔也居住在武冈。
八世刘荣伯,为刘氏迁武冈蓼清的开基始祖。
刘荣伯生于元顺帝至正元年(1341年),于明朝洪武八年(1375年)从湖南省溆浦迁武冈牛栏山之南竹山。夫人肖氏,生5子:刘然明、刘然禄、刘然琦、刘然清、刘然祯。
据20世纪40年代的统计,武冈刘氏当时已传到第24代,人口发展到18600多人。
附一.玉盛公以下政远滔三公分派序
迁楚始祖玉盛公生子三:政、远、滔。滔公生子二:靖、霆。靖公生三子:椿、梓、桥。椿为长子(《刘氏文史》弄错了。)椿子二:愉晖、怡辉。愉生汉宗,子一新生子汝隆。应通,汝隆子也。生子明、子清。明生五子:文忠、文通、文宗、文显、文秀。忠为雁门关派,通为圳上派。宗生子四:彦渊、彦澄、彦泾、彦清。渊为黄栗庙等处派。澄为丝茅溪派。泾为老鸦溪、横过溪派。清为刘家坪派。文显生彦纪、彦纶。纪为小淹过江等处派。纶为边江麻溪派。文秀生彦红、彦组。红为大溪等处派。组为柳山义路口、錾宗岩派。清生文衡、文达、文高。衡子彦圣,为益阳青凉冲派。怡子淮宗,生日新、德新。日新生子聪、忠、恭、斌,为安化五都竹坪淡家冲殿家塘等处派。盛生子镜、子郎(即?)。镜为逆溪长田水田派。郎为益阳胡莲坪派。昌配马氏,为靖州三广桥派。诚什坳头桥老屋湾大沙塘蒿草坪、烟溪、渠江、获林溪、云马溪、金竹山、钱塘潘溪待等处。子五:永宁、永洪、永清、永澄、永泰。宁生子兴、荣。兴为廷鹗、廷鹏派,荣为廷瑞派。洪生子六:江、龙、虎、奇、朝、潮。江为廷器、廷用、廷相派,龙为廷宗派,虎为廷伦派,奇为廷弼佐派,潮为廷轩廷冕派。澄生子和,和为廷珠派。泰生子四:子辅、子权、子秀、子贵。辅为廷凤廷琏派,权为廷玉廷禄廷珊派,秀为廷珀派,贵为廷章廷宪派。信,汝雀三子也。住柘溪。子三:英俊、英杰、英裕。裕生贤德,子立见。生志学、志士。士生大纲,纲生永钟、永钱、万钟、万林、万廷。钟为子泾子沛派,钱为子滨子浩派。万钟万林万廷为四都潺溪口张公坪株木山杨桃溪子靛溪派。德新生显佐、帝(谛)佐。显子应天,生文瑞、文景。为溆浦茅园岩园派。帝佐生应桂,为镇旱黄道司文番派。梓公字元龙。生怀实、怀宝、怀恒、昭恒晖。实、宝为辰谷漏耳冲派。昭为源陵界亭驿派。晖为漏井冲派。桥为武冈牛栏山(洞口县毓兰镇)泻油寺(武冈南桥)等处派。………以上据《刘氏族谱》(八修族总谱卷四·驹公以下政远滔三公分派序)。
二、另:《刘氏族谱·家谱老序》的作者是:十一世孙广西柳州府鬲县知县、文林郎擢升中宪大夫知思恩府事维应(康熙二十年) 这个刘维应在广西作知县,该不是文瑞公的后裔吗?
三、球树脚——稠树庙
邵武(邵阳至武冈)公路的高沙至半山地段,属洞口县高沙镇管区。濒路建校的南泥中学是南朱(南泥至朱溪)支线的起点。从这个起点乘车南行四华里,可至凤凰村,这时,南朱公路直穿一个大院落,这个院落,这是稠树庙。
稠树庙是刘通信公裔里居地,集中了凤凰村一半以上人口,约百余户,六百多丁口。这里北面是马皇岭,南面是黄茅岭及大叶水库的子库海塘水库。后面两山联袂,称凤凰山(今以村名之),山下有庙,上供本境城隍,下祀当坊土地,因座落在一片稠树林中,故称稠树庙。
据传,明朝后期,我祖刘承藻公携妻定居于此。这里建村已有三百多年,曾经人才辈出。其中知名的清未如刘正斋、刘谓凡、刘翼逵、刘介堂等人;民国年间的大学生则有刘志刚、刘是维、刘梅心等人。据《刘氏文史》稠树庙览胜(P331~332)
四、铜鼓村,现在高沙有个小地名叫铜鼓塘,是否就是这里呢?有待查证。
资料由刘孙贤提供 2005-8-24
附二:日新生子:聪、忠、恭、斌”之议
我谱记载:日新公,字宝山,洪武年间自湖南溆浦溥源徙居湖南安化垭头,卒后葬祖坟山。娶王氏,生一子:汝騭,字添富。汝騭公卒后葬岩山老屋后。娶屈氏,生三子,应祥、应诚、应信。第十世应诚,卒后葬珍珠山(谱上配有葬地图形)。娶曾氏、戴氏(二氏俱葬白洋坡),生五子:永宁、永洪、永清、永政、永泰。永洪娶舒氏,生六子:江、龙、虎、奇、朝、潮......。不知谁的有误,我的谱可是光绪32年的老谱,传承清晰;感觉你的有问题,如“盛生子镜”,盛从何来?“子五:永宁、永洪、永清、永澄、永泰”,谁的五子?并不清楚。还有“愉晖、怡辉”的排序,怡辉(应为“怡晖”)为长,谱有明确记载,你是错排,还有……。以后再具体联系,我的电邮:yihui28@163.com
附录:关于湘中刘氏在江西以上的远古渊源和所属宗派,历来在江西老家湘中刘姓中都很不统一,大体有这样几种说法:一是认为刘玉盛祖先属于彭城刘氏大宗,是楚元王刘交的后裔;一种说法认为刘玉盛祖上属于长沙刘氏大宗中的南派,是西汉长沙定王之子安成思侯刘苍的后裔;还有一种说法则认为刘玉盛祖先属于中山刘氏大宗,是中山靖王刘胜、蜀主刘备和开家刘氏始祖刘祥的后裔。这3种说法都见载于明清时期的江西、湖南两省族谱,也见载于现代新修的两省族谱。笔者因此问题复杂,资料也有限,暂时未能理清其头绪,只好留待本书修订版中解决了。
(注:湖南新化刘氏认为,刘玉盛祖先属于中山刘氏大宗,是中山靖王刘胜、蜀主刘备和开家刘氏始祖刘祥的后裔,而且还是福建始祖刘祥公后裔。传递世系:祥→天錫→ 沐→龍圖→駒→世→安→景隆→先進→玉盛→文遠→轟→秦→世榮→ 如深→師賢→允諧→真叔→貴卿→元仲→百父→志清→海→延圭→光春→仕德→正恕→尚鼎→大右→應蟒→邦英→均鵲→立琮→寬碩→ 洪恢→ 德智→ 業蘭→ 丰棟→ 仁其→ 讓洋。资料提供刘洋。)。
虽然湘中刘氏对本族江西以上祖先渊源和世系有争议,但对开基始祖刘玉盛来湘开基立业和后裔发展繁衍的情况,则比较清楚。
|
|
|
序言: |
|
|
宗宝谟 南宋杰出学者
|
陆象山 南宋哲学家、教育家、
“心学”创始人
|
李东阳 明朝吏部尚书、华盖殿
大学士、宰相
|
罗洪先 明嘉庆状元、杰出学者、
“心学”继承者
|
一修族谱原序:
文慎
|
二修族谱赠序:
|
徐关宝 车鼎晋 简廷左 王敔 彭彪
|
吴伯虬 曾万英 李架
|
原序:位尊 朝捷 朝甲 天经 天伦
|
子伯 子羽 子甡
|
三修族谱赠序:车音
|
原序:位燮 子琮 子焕 鼎瑗
|
四修族谱赠序:罗厚宪
|
原序:鼎严 祚墉 祚里
|
五修族谱序言: |
祚旦 祚圭 祚高 祚讼 |
六修族谱赠序:宗高翔 |
原序:祚佐 佩德 昌淋 昌家 |
七修族谱序言:乐熙 |
八修族谱序言: |
默山澄昌 昌容晓潭 仪生善迎 |
友情连接: |
|
|
|
法戒集说 圣论易解 |
祠堂图 三公祠 忠公祠图
主公祠 |
祠堂源流 祠堂说(二则)玉润堂记 |
庐舍 建置 |
家训(十六条)规约(十八条) |
规训歌(十二首)孝行事迹 |
戒赌歌 戒淫文 戒溺女歌 |
家礼 四礼仪注 四礼纂要 |
祭器 陈设图 五宗图说 五宗法 |
五服图 祭祀规约(十条) |
祭田说 坟山禁约 |
恺慎二房洞冲合约 |
茔图
|
|
|